导航
                                                                         AAAA级行业协会    全国物流行业先进集体    综合评估先进办公室
首页 信息服务 > 协会动态

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运营促进了物流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二)

来源:协会秘书处   发布时间:2024-11-14  浏览次数:336


    8月10日,胡会长应邀出席台州市物流协会四届四次会长(扩大)会议,根据“新质生产力如何给现代物流赋能”这一命题,作了《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运营——新质生产力为物流业赋能》的演讲。(本期刊登第二期)

    物流新质生产力:

    意义: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战略目标。

    目的:通过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和产业融合等方式为现代物流业赋能,推动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实现物流系统提质降本增效。

    特征: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理念以及创新的组织管理和协同机制,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的能力。

    内涵:

    1.服务创新:整合和优化物流资源,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和可靠的物流服务。

    2.技术创新:新技术应用,实现流程优化和物流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提高物流效率和操作效能。

    3.管理创新:建立合理的物流网络、平台、园区和生态系统,推动各参与方之间的协调合作与资源共享,实现供应链的整体优化和价值链的协同增效。

    4.人才创新:物流业是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并重的产业,需要具备物流规划、策划、咨询、管理和运作等方面人才。

    -第二期-

    物流新质生产力的方式

    供应链管理的运营

    供应链管理的运营方式就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因素的协同与整合,需要企业从多个方面入手,不断优化和改进。通过计划、采购、生产、库存、运输与配送、客户服务等环节的紧密协作和高效管理,企业可以实现供应价值最大化,提高市场竞争力。物流是供应链的基础和支撑。

    一、物流进入了供应链时代

    (一)外在推动力

    1.物流外包成为主流是社会分工与专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2.物流服务的需求种类增加,工商企业选择物流服务的意愿强烈。

    3.物流服务标准提高,不确定性增大,综合物流满足能力和物流作业的经济性现实需要。

    (二)内在推动力

    1.物流企业运营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客户柔性化需求。

    2.服务功能有限,单一企业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物流服务。

    3.技术投入不足,长期停留在低层次的竞争。

    4.非核心服务的单位运作成本过高,拖累企业效益。

    5.物流资源的过剩,如何整合社会物流资源为我所用。

    (三)催化作用力

    1.信息技术的促进,给物流企业管理模式变革提供了催化剂作用。

    2.政府政策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数字经济,两业融合。

    (四)动力源

    1.现代物流业及其应用的供应链管理是在降低交易成本迫切需求下应运而生。

    2.创新自身商业模式。定位、盈利模式、业务系统、关键资源能力、自有资金流向、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整合"

    (一)本质

    物流供应链管理的本质是对物流供应链中各环节进行集成和协同管理,以实现物流服务的优化和提高客户满意度的一种管理模式,体现在:

    1.资源整合,通过整合供应链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2.流程协调,协调供应链中各环节的流程确保各环节之间的顺畅衔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延误。

    3.价值传递,通过高效的物流运作,将产品的价值及时、准确地传递给最终消费者,满足市场需求。

    4.风险管理,加强供应链的风险管理和应急处理能力,提高抗风险和稳定性。

    (二)环节

    专注于物流领域内多个环节的综合管理,旨在通过集成和协调不同的物流功能一体化来实现物流服务的优化和提升客户价值。

    1.运输:方式选定、路线规划、成本管控。

    2.仓储:布局设计、库存管理、物流服务、增值服务。

    3.配送:订单处理、配送规划、效率控制。

    4.包装:保护商品、方便作业、促进销售、便于识别。

    5.装卸搬运:提高物品搬运灵活性,减少无效装卸作业。

    6.流通加工:对商品进行必要加工,满足特定需求。

    7.快速响应化:对上下游的物流、配送需求的响应快、距离短、速度捷、经济性。

    8.功能集成化:物流功能集成,物流途径之间集成,与供应链其他环节集成,与商流途径集成,与制造环节集成。

    三、供应链物流管理"两个零"

    (一)本质

    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本质是通过协调和组织与物流相关的活动以实现高效、低成本、高质量的物流服务。

    (二)目标

    不仅包括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还包括优化整个供应链的运作,以满足客户需求、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三)方法

    1.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

    2.以物流活动为核心,协调供应领域的生产和进货计划、销售领域的客户服务和订货处理业务,以及财务领域的库存控制等活动。它涉及对采购、外包、转化等全过程的全面计划和管理活动,以及与渠道伙伴之间的协调和协作。

    3.关键是两个“零”。

    零库存管理

    零库存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其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或者库存量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是在多样化、多变化需求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生产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还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策略之一。

    ①制造企业需求

  • 降低制造企业成本:减少物料备货数量,降低储存环节的采购成本、库存持有成本、缺货损失。
  • 提高客户满意度:加快供应节拍,缩短节拍间隙,最合理的库存量,最短库存时间,提高交货速度,满足客户需求。
  • 优化供应链管理:企业具备高效生产和物流管理系统。对整个供应链的精准要求,确保生产与销售顺畅以及资源配置充足。
  • 数字物流:实现供应链信息共享,提高物流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效率。
  • 增强企业竞争力:帮助企业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②物流企业做法

    为制造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零库存管理解决方案,帮助制造企业实现库存的最小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满足市场需求变化。

  • 优化采购物流:建立稳定的供应商管理制度,根据实际生产需求量进行采购物流,避免过度采购造成库存压力。
  • 精细化仓储管理:建设中转仓、前置仓体系,完善仓储管理系统,采用智能仓储设备和技术,优化货架布局,确保库存准确性。
  • 加强配送管理:实现快速、准确的配送,提高物流效率,减少库存积压。
  • 采用精益生产:通过消除浪费、提高效率,减少生产过剩和库存积压。
  • 供应链协同:与供应商、分销商等伙伴紧密合作,共享信息,降低库存水平。
  • 订单拉动式生产:根据客户需求和订单情况安排生产计划,避免生产过剩和库存积压。
  • 第三方物流服务:将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公司,减少自身仓库和运输设备投入,降低库存成本。
  • 数字化管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业务流程,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和传递,提高决策效率和准确性。
  • 逆向物流管理:对退货、废品等进行管理和控制,减少库存积压和浪费。
  • 持续改进和创新:不断寻求改进和创新的机会和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零距离服务

    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的优化,以直接性、既时性、专业性更加贴近客户需求,实现服务的零距离,这种服务模式要求物流企业深入了解制造企业的实际需求,并具备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能够为制造业提供更加紧密和高效的零距离服务,从而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同发展,实现双方共赢。

    1.全流程介入;通过将设施、系统、服务嵌入制造企业供应链的全流程。不仅限于传统的运输、仓储服务,还包括供应链优化、物流方案设计等增值服务,帮助制造企业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控性。

    2.整体解决方案:具备提供从切入某个环节的流程介入能力,通过整合内部资源和技术,为制造企业提供针对性的物流解决方案、仓储管理、配送优化、供应链金融、包装、流通加工等。

    3.技术创新应用: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大模型等先进技术,提高物流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4.定制化服务:针对不同行业和企业的特殊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物流服务。

    5.优化服务网络:地理位置优化、网络节点协同、信息共享和协同、运输模式优化、仓储网络优化、引入先进的物流技术、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持续监控和评估。

    四、供应链区域化

    根据不同地区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升级的特点和优势,将供应链的各环节进行布局和管理。

    产业集群区是物流系统存在的基础,依托产业集群发展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促进了物流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是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一)需求

    1.产业集群专业、量大、面广、小规模。供应链服务体系缺失:

  • 物流端,厂库合一,物理空间占用成本高,物流功能效率低,安全隐患多。
  • 商流端,原材料采购议价能力弱,性价比难,供应缺乏弹性。
  • 资金流端,资金周转率低,流动性差,融资难,融资贵。
  • 信息流端,供需信息、市场信息、客户信息、政策信息不畅。

    2.对物流供应链、供应链物流、供应链集成服务的需求强劲。

    供给

    3.物流两个“零”运作为抓手,整合中小企业零散物流供需资源,建立物流服务的供需运作机制。

    4.库存管理和流程优化为突破口,通过线上线下立体服务平台网络,提供原料采购执行、分销执行、分拨配送、金融服务等。

    5.开展从制造开始,包括采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批发零售、国际物流、国际贸易、信息处理、金融结算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服务的职能

    6.实现供应链各环节在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及服务等方向的协同,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